Loading...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第二次世界大戰(簡稱「二戰」)的時間範圍為西元1939年9月1日至西元1945年9月2日。

 

主要時間點:

  1. 西元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戰爭爆發。
  2. 西元1939年9月3日:英國和法國對德國宣戰。
  3. 西元1941年6月22日:德國入侵蘇聯。
  4. 西元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珍珠港事變」,引發太平洋戰爭,美國隨後參戰。
  5. 西元1944年6月6日:盟軍發動「諾曼第登陸」,在歐洲西線開闢第二戰場。
  6. 西元1945年5月8日:德國無條件投降,歐洲戰爭結束(「歐洲勝利日」)。
  7. 西元1945年8月6日與8月9日:美國分別在日本廣島與長崎投下原子彈。
  8. 西元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日本投降日」)。
  9. 西元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二戰全面結束。

 

二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傷亡最慘重的戰爭,橫跨歐洲、亞洲、非洲及太平洋等多個戰場,深刻影響了全球的地緣政治格局和社會發展。

 

二戰爆發的主要原因:

  1. 凡爾賽條約的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勝國對德國施加了嚴苛的條件,包括巨額賠款、失去領土和限制軍隊。這些措施讓德國經濟陷入困境,人民感到憤怒和不滿。希特勒利用這種情緒,承諾恢復德國的榮耀和強大,最終帶領德國走上侵略的道路。
  2. 經濟大蕭條:一戰後的全球經濟大蕭條對世界各國經濟造成巨大衝擊,許多人失業和生活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德國和日本等國的領導人宣稱,只有通過對外擴張和戰爭才能解決國內的經濟問題,從而贏得民眾支持並推動侵略政策。
  3. 國際聯盟的無效:一戰後成立的國際聯盟為維護世界和平,但它缺乏實際的軍事力量和強有力的領導。當日本侵略中國或德國吞併奧地利時,國際聯盟未能有效阻止和制裁這些侵略行為,這使得侵略者變得更加膽大,最終引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