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西班牙占領臺灣北部

 

西元1626年,西班牙艦隊先在三貂角登陸,並進占雞籠港,隨後在社寮島(今基隆和平島)舉行占領儀式。為了防範荷蘭人入侵,西班牙人築聖薩爾瓦多(San Salvador)城,並建有炮臺加強防禦;後來又占領淡水,建聖多明哥(San Domingo)城。之後,西班牙人除了新闢直達雞籠(今基隆)的陸路外,並沿著淡水河各支流招撫各社原住民,宣示統治,形成荷蘭、西班牙分占臺灣南北的態勢。

 

西班牙人占據臺灣北部的原因,一方面固然是為對抗荷蘭,另一方面亦是要誘致中、日的商賈到臺灣北部,重開已經斷絕的對日貿易,同時又想向中、日兩國傳布其教義。

 

但西班牙占領臺灣北部之後,中國船隻前來貿易者遠比預期少,而日本國內在西元1633∼1635年之間,逐步厲行鎖國和禁教,斷絕了西班牙對日貿易與傳教的期望。西班牙人因對日貿易受挫,減少駐臺守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