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後,康有為、梁啟超等人認為僅從器物層面的改革的自強運動成效有限,主張從制度層面進行改革。光緒24年(1898年,戊戌年),光緒皇帝接受康有為、梁啟超的建議,推動「戊戌變法」,主要內容包括精簡政府機構以裁汰冗員,設立京師大學堂以革新教育等。
戊戌變法雖立意良好,但因內容龐雜,且動搖守舊派利益,未能獲得多數士人支持。不久,慈禧太后聯合守舊派大臣發動戊戌政變,軟禁光緒皇帝,變法參與者多被殺害或被迫逃亡。除京師大學堂外,其餘新政皆遭廢除。此次變法僅維持約一百天,故又稱「百日維新」。
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梁啟超在英國與日本的庇護下流亡海外,進一步激怒守舊派,導致更大的排外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