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山文化的遺址包括臺北市圓山遺址上文化層、芝山岩遺址上文化層、新北市八里區大坌坑遺址上文化層等,大致分布在淡水河兩岸及新店溪下游的河岸階地。
圓山文化的石器類型很多,包括各種磨製石鏟、石鋤、石斧等,日常生活使用的農具、漁具與獵具。遺址則多數都有貝塚,保存大量的貝殼、獸骨、魚骨和各類陶、石、骨角器。學者由這些資料推測:當時人已有進步的農業,種植稻米等穀類作物,並大量狩獵和撈捕河湖、甚至海洋中的魚貝。
卑南文化為臺灣及環太平洋地區所挖掘出最完整且罕有的文化遺址之一,距今3,500至2,300年間為其興盛期。該址現設立國立史前博物館及卑南文化公園。
卑南文化與原住民卑南族無關,其最大特徵為板岩砌成的石板棺,棺內有大量陪葬用的玉飾與陶器,可以推斷人們已有靈魂的觀念,並且也有安葬亡者的習俗。卑南文化人的石棺是量身訂做的,所以肩膀的部分略寬,腳的部分略窄,長約40到170公分,以長短不一的板岩接合而成。埋葬時,腳的方向朝向其聖山都蘭山,隱含某種宗教信仰的觀念。